栗太郎的金黃色的果肉有可能是經(jīng)過化學(xué)處理的栗子,相反,如果炒熟后或煮熟后果肉中間有些發(fā)褐,是栗子所含酶發(fā)生“褐變反應(yīng)”所致,只要味道沒變,對人體沒有危害。
栗子的營養(yǎng)成分豐富
栗子產(chǎn)生的能量較高,只是因鮮生栗子含的水分較多而致各種營養(yǎng)成分比干栗子和熟栗子相對少一些而已。全國板栗品種已被命名的不下300余個,但大體上可分為二大品種類型,即北方栗和南方栗。
在我國內(nèi)蒙古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海南、廣東、廣西、重慶、四川、云南等地均有種植,生長于海拔370-2800米的地區(qū),多見于山地。
《蘇秦傳》中有“秦說燕文侯日:南有碣石雁門之饒,北有棗栗之利,民雖不細(xì)作,而足于棗栗矣,此所謂天府也”之說。這一地區(qū),高溫多雨,板栗堅果果形大,單粒平均重15克左右,大可達25克,但含糖量低,淀粉含理較高,肉質(zhì)偏粳性,多用作菜栗。我國南北板栗品種很多,且南方和北方品種群特征及特性方面有差異。
而江南還有甘蔗、荔枝、龍眼、檳榔、橄欖、香蕉、椰子等。栗糕 栗子200克,糯米粉5O0克,白糖50克,瓜子仁、松仁各10克。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達到77%,與糧谷類的75%相當(dāng);鮮板栗也有40%之多,是馬鈴薯的2.4倍。鮮板栗的蛋白質(zhì)含量為4%~5%,雖不如花生、核桃多,但略高于煮熟后的米飯。